![]() |
台灣的出版社使用的兩個封面。 圖片來自這裡。 |
告訴我,你是怎麼死的 Working Stiff
出版:臉譜
作者:茱蒂.梅琳涅克(Judy Melinek), 提傑.米契爾(T.J. Mitchell)
![]() |
作者照片。圖片來自這裡。 |
茱蒂是從醫生轉換跑道的法醫人員。這兩份工作都是與死亡有關的。醫生是將生者從生死邊緣救回的神聖工作,法醫則是冒險越界到死亡的領域了解生者死去的原因,再將貢獻帶予生者的莊嚴職業。
因為這本書在法醫驗屍的記錄上用字詳細寫實,露骨的(但必要的)血腥描述讓我有時有些壓迫感,用我在向我朋友介紹時的說法:「這是一本你看她下刀鋸開死者胸骨像書ㄧ般翻開,都會替自己胸骨疼痛的一本書。」於是我在書的前半段中斷了兩次才把這本書讀完,原因就是因為剛翻開這本書時,實在不大習慣這些詳細而血淋淋的敘述。
但在走進了作者的死亡世界之後,我們慢慢在一具一具屍體上看到死亡在他們身上留下的線索,可能成為破解懸案的關鍵;或是死者生前的故事、死者生活的背景與對死亡的影響,像把死亡與我們的生命進行編碼一樣。對死亡的恐懼有一大部分是來自其未知,而《告》即是一本對死亡的神秘面紗稍稍揭掀(同時除魅了些外界對驗屍、法醫的神祕,比如通常刑案現場可不會有穿著性感衣服的美麗女法醫拋媚眼與說性暗示雙關語的),讓讀者對死亡的神秘與哀敦有點了解,進而讓自己得到成長的書。
醫生的服務對象是生者,法醫的服務對象則是死者──茱蒂的同事在書中表示這是一大利多,畢竟法醫的服務對象可從來不會在晚餐時間一通電話要你回診急診,也從來不會打擾你下班喝咖啡的時間。要更勞心服務的永遠是生者:警官、醫生與家屬。與家屬的溝通,陪伴他們走出傷痛也是法醫要面對的一大課題。
走出傷痛並不容易,需要時間。茱蒂也在這份工作中遇到令人氣餒、令人心碎的時候。有不能接受自己兒子吸毒過量死亡的母親,終日近乎騷擾的打電話給茱蒂、也有不願意相信自己弟弟是死於吸毒過量而是死於情殺的姐姐。作者明白失去至親的痛苦──在茱蒂的少年時期,就曾不幸發生至親走上絕路的遺憾,即使茱蒂用愛去填補,已經走過愁雲慘霧,仍有一個破洞在茱蒂的少年時期是永遠不能填滿的。
書的最後一章說的是九一一事件,美國立國以來遭遇的最大國安事件。這場在法醫辨識身分代號為「曼哈頓之難」的災難,茱蒂也帶著讀者用文字見識到了,自美國猶太裔女性法醫的視角。經歷了當時紐約的氣氛有多絕望低迷,數以千計的遺體完整的、殘缺的被運進了臨時應變中心,還有更多的是殘破難辨的器官與斷肢,這是全書最讓人心碎,如人間煉獄的所在。但也在低迷中,對讀者展示了人心在風雨危機時的強韌與勇敢,與他們將不會被襲擊打敗的心。
美中不足的是到了這一章譯者與編輯好像不太專心,在最後一章犯了一點小錯誤……但是仍然瑕不掩瑜,挑挑毛病而已,不影響前九章的流暢貼切。
全書帶著人直視死亡。從法醫的專業角度,也從死者家屬的傷痛角度;從死神的冰冷遺體說出兇殺故事,也從生者的溫暖心靈帶給人們撫慰。不禁覺得作者是個智慧與專業兼具的人,也只有這樣的人可以用幽默而不失尊重的語言來款款道出作為法醫解剖屍體、分析死因的工作紀實。看完這本書,與作者一同在文字上經歷了大大小小的驗屍狀況,但心卻是溫暖的,作者的文字真正有著對生者的愛、與對生命的熱愛。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