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報。圖片來自這裡。 |
馬克白 Macbeth
製片:See-Saw Films
導演:Justin Kurzel 演出:Michael Fassbender、Marion Cotillard
在觀影前沒看過《馬克白》,甚至在看電影時一直在想「奇怪怎麼還沒出現冤死的鬼魂跟通姦的叔父」,後來才驚覺起那是另一部莎翁悲劇《哈姆雷特》……見笑了。在沒讀過原作的情況下觀賞這部電影,雖能大略理解劇情走向,但得分上一些心神才能真正進入導演準備的古典戲劇世界。只能自嘆底子不足、功力不深以至於不能更細微的體驗這部莎翁電影了。
簡單做個劇情介紹:馬克白在女巫的預言與妻子的慫恿下,謀殺了蘇格蘭王鄧肯,但在謀殺鄧肯以後帶起更殘忍的薰心利益與接連不斷的殺戮,叫馬克白越陷越深,最後……大家大概都死一片了──這是至少幾百年前的雷了應該可以爆吧?應該沒有人期待名列莎翁四大悲劇的《馬克白》最後載歌載舞、皆大歡喜吧?
即使沒看過莎劇如我,從角色獨白詠嘆、近無聲的戰爭場面動作卻如樂曲帶有節奏,也能感覺得到該片帶著濃濃的古典戲劇風格。使用電影拍攝戲劇早已不是創舉,手法、表演、甚至劇本年代都可以被改動。畫面不再侷限於舞台大小、各種鏡頭、對焦的切換,有更多的藝術技巧供導演運用。
劇本方面則不同於許多改編作品,對時代、背景沒有進行太多改編,用的是相對古典戲劇更新穎的媒介:電影,但更求保留這部古典戲劇的原貌。用個不倫不類的類比,把《馬克白》劇本比作牛肉,在大廚們捲袖挑戰分子料理將牛肉化為豆腐、冰淇淋的時代,賈斯汀克佐的這道料理則是借用了新時代的方法,加上對經典的堅持,端出了一塊原汁原味的傳統烤牛肉。
![]() |
馬克白。圖片來自這裡。 |
搭配著這部非常需要演技的經典劇本,堅強的男女角選角撇除我對法鯊的熱愛,我對麥克法斯賓達詮釋的馬克白仍舊給予拇指肯定。在觀影時有嘗試找出《史蒂夫賈伯斯》賈伯斯或《Slow west》賽路斯的影子,但我得說我很滿意的失敗了。馬克白神智清醒時知道黑暗只會提供部分真相的理智、在鄧肯帳外猶豫反覆自問而轉果決的神情、見到鬼魂時又驚又怒的惶恐表情、從忠臣到暴君的轉折都給法鯊演得有板有眼。
悲劇英雄是莎翁劇中常出現的一個典型。馬克白是軟弱的。儘管他驍勇善戰、受人愛載,但在面對權位的誘惑他抵擋不住誘惑。雙手被殺戮的鮮血染紅,殘殺了仁善的鄧肯與好友班柯、又為了女巫的預言而一步一步陷入歧途。而於此同時他也被他造成的殺戮折磨著、逼瘋著,到了最後麥克當夫率師前來時,這場決鬥的死亡反可能是仁慈的,將他犯下的罪孽與貪戀的慾望總算強迫畫下一個句點。
![]() |
馬克白夫人,圖片來自這裡。 |
在男主角這麼強的氣場下,馬克白夫人的選角選擇瑪麗詠柯蒂雅,絕對是一時之選。光是第一個正式介紹她出場的鏡頭,馬克白夫人瞪大的眼睛就會說話,將馬克白夫人該角色集毒婦與瘋婦透過一個特寫就說盡了。而後叫馬克白奪權的呢喃──又似惡魔、又似馬克白自己心魔──在馬克白看到班柯鬼魂時防止馬腳露出的面不改色、到了受不了犯下罪孽的痛苦神情,一舉手一投足一眼神個個是戲,真是演技大爆棚啊!
罪惡感是《馬》非常強調的一點。可以說馬克白與其夫人都被罪惡感給殺死的。馬克白的罪惡感是逼瘋他的催化劑,一次一次犯錯叫馬克白越陷越深、又削弱了馬克白的內心、更痛苦之餘又犯下更多錯誤,三女巫是他精神的鴉片,給他一個前方美好的幻覺;馬克白夫人的罪惡感則是殺死她的最後一根稻草,她自願獻身於惡魔,並成為惡行的一大推手,但在最後罪惡感的譴責叫她承受了不能承受之重,因而選擇自殺。
但是平心而論,演員們紛紛爆棚的演技不是這部電影最厲害的雕琢。這部電影最厲害的,是它的美術、它的畫面。
![]() |
迷霧戰場,圖片來自這裡。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