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6的文章

閱讀札記011─機艙機密:享受吧!空中旅行說明書

封面。非常可愛。圖片來自 這裡 。 機艙機密:關於空中旅行你該知道的事實 Cockpit Confidential :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Air Travel: Questions, Answers, and Reflections 出版:好人出版 作者:派崔克史密斯 Patrick Smith          「害怕搭飛機的人都應該看這本書。」紐約時報的評語給得中肯。          亂流與空難的相關性?廉價航空的安全性是否堪憂?外國的航空是否值得信任的不多?「我們現在無法降落」是否就要開始撰寫遺書、求神問佛了?很多時候我們不需要這麼緊張兮兮。但我們對在空中旅行情況渾然不知、或是一知半解,使我們對空中旅行常有些誤解與盲信、再加上我們從各處媒體聽取而來航空業的錯誤報導和陰謀論,這些謠言被當成事實而成為恐慌。          購買產品,大如挖土機、小如手機都會附有說明書。透過一份 ( 優秀的 ) 說明書,我們對產品的每個細節都瞭解得透徹,消除未知、進而除去對產品發生未知狀況時的不安──我們總容易對未知感到不安。          以此類比,這本《機艙機密》就是一本寫給飛行恐懼症者的航空說明書,派崔克把複雜的航空知識去繁留簡,以平易近人的用字為對旅客披戴著神秘面紗的航空業除魅,掃除我們對飛機、航空、與它們各種突發狀況的謠言與迷思。          作者派崔克史密斯對飛行真正抱有高度熱情。擁有數十年飛行經驗的他,對空中旅行瞭若指掌。從最「基本」的飛機怎麼在天上飛等「概論」 ( 但是「基本」「概論」總是最難,這章大概是我看得最暈頭轉向的一章 ……) ,到令人抓狂的機場進場離場程序、航空公司面臨狀況時的各種應對方案、令人遺憾的慘烈空難等「事件」。作者不賣弄高深,用最具體的文字、最易懂的比喻進行講解。 Ask the pilot官網,連結見內文       ...

電影札記022─馬克白:戰爭詩

海報。圖片來自 這裡 。 馬克白     Macbeth 製片: See-Saw Films 導演: Justin Kurzel    演出: Michael Fassbender 、 Marion Cotillard          在觀影前沒看過《馬克白》,甚至在看電影時一直在想「奇怪怎麼還沒出現冤死的鬼魂跟通姦的叔父」,後來才驚覺起那是另一部莎翁悲劇《哈姆雷特》 …… 見笑了。在沒讀過原作的情況下觀賞這部電影,雖能大略理解劇情走向,但得分上一些心神才能真正進入導演準備的古典戲劇世界。只能自嘆底子不足、功力不深以至於不能更細微的體驗這部莎翁電影了。          簡單做個劇情介紹:馬克白在女巫的預言與妻子的慫恿下,謀殺了蘇格蘭王鄧肯,但在謀殺鄧肯以後帶起更殘忍的薰心利益與接連不斷的殺戮,叫馬克白越陷越深,最後 …… 大家大概都死一片了──這是至少幾百年前的雷了應該可以爆吧?應該沒有人期待名列莎翁四大悲劇的《馬克白》最後載歌載舞、皆大歡喜吧?          即使沒看過莎劇如我,從角色獨白詠嘆、近無聲的戰爭場面動作卻如樂曲帶有節奏,也能感覺得到該片帶著濃濃的古典戲劇風格。使用電影拍攝戲劇早已不是創舉,手法、表演、甚至劇本年代都可以被改動。畫面不再侷限於舞台大小、各種鏡頭、對焦的切換,有更多的藝術技巧供導演運用。          劇本方面則不同於許多改編作品,對時代、背景沒有進行太多改編,用的是相對古典戲劇更新穎的媒介:電影,但更求保留這部古典戲劇的原貌。用個不倫不類的類比,把《馬克白》劇本比作牛肉,在大廚們捲袖挑戰分子料理將牛肉化為豆腐、冰淇淋的時代,賈斯汀克佐的這道料理則是借用了新時代的方法,加上對經典的堅持,端出了一塊原汁原味的傳統烤牛肉。 馬克白。圖片來自 這裡 。          搭配著這部非常需要演技的經典劇本,堅強的男女角選角撇除我對法鯊的熱愛,我對麥克法斯賓達詮釋的馬克白仍...

電影札記021─《惡棍英雄:死侍》:「不英雄」電影與他的面罩

海報。這部電影的行銷也真的做的極限屌欸。 圖片來自 這裡 。 惡棍英雄:死侍     Deadpool 發行: Fox 2000 Pictures 導演: Tim Miller      演出: Ryan Reynolds 、 Morena Baccarin 、 Ed Skrein          在經歷了十年的漫長等待、冷凍、胎死腹中、重新啟動以後,這部電影終於在今年寒假與全球觀眾問世。可以說它的出現時機正好:在多年來各式超級英雄電影的狂轟濫炸 ( 從標準的英雄之旅、與 ’00 年代末期興起的沉重史詩風格黑暗英雄 ) 以後,我們需要一部突破框架的超級英雄電影;也可惜它來得稍晚了點:在《星際異攻隊》、《蟻人》等電影將個人風格強烈的喜劇元素導入以後,這部電影難免錯失了攻城掠地的第一先機。          這部電影在全球贏得了巨大的口碑與票房成功。在台灣,《死》取得了賀歲檔期的冠軍寶座,話題上則意外淌上了同檔期賀歲片短線操作的渾水 ( 又特別聚焦於某部賀歲片續集 ) ,引發了「死侍到底是不是爛片」的口水戰。          我不會在本文中對《死》與該賀歲片續集進行比較,我是單純來為《死》立論的。因為該賀歲片續集終究只會時代的浪潮所淹沒,《死》則會為超級英雄電影的發展史上即將鑿下至少一道小小刻痕──咳咳,從對兩者的評比,好像明顯透露出我支持的立場了,爽──在電影工業上,《死》則是超有愛的編導團隊、角色本人與影迷合力打腫福斯智障高層臉的熱血啟示錄,看死侍在電影裡酸預算酸得多兇,我們就看得多爽 XD ! 福斯高層如果干涉大概就會出現這種悲劇,圖片來自 這裡 我收回,但是好像還是比交給台灣拍好一些啦......圖片來自 這裡          醜話說在前頭,《死》不是一部完美改編原作的電影。如果「完美改編」的標準滿分是十分的話,《死》大概是七到八分之間,縱然整體表現上我算是大抵滿意了,但仍有些死侍的招牌特色沒有表現出來──好比我...

電影札記020─淺談《單身動物園》:解讀愛的黑色幽默

單身動物園     The Lobster 導演:尤格藍西莫 演員: Colin Farrell 、 Lea Seydoux 、 Rachel Weisz 海報。來自 這裡 。          在白色情人節前隻身去看的一部電影,影廳中有不少情侶跑來看了這部探討單身的電影,「越暗的地方,你越亮」 ( 咦 ?) ,亞 …… 不是,叫整個黑暗的影廳裡好不閃亮。          電影結束跑出片名的第一時間心情很差、很複雜,不是因為身邊圍繞的情侶,而是因為電影的怪誕與沉重。也因為觀賞完的心情複雜,一開始與周遭朋友給的評價是普通甚至負雷 ( 對這部坎城、金棕櫚都有斬獲的強片這麼評價可真是大膽啊 XD) 。可隨沉澱以後,我發現更正確的評價不能單用「好雷」或「負雷」來分類,它是一部在主流電影之外自在歌唱的電影。          未來世界單身有罪,而 David 「被」分手了。中年危機的他被送進了一個渡假村,度過 45 天度假、追求、打獵或被打獵的日子。如果在 45 天之內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伴侶,就會被強制轉換成一種動物,並繼續被打獵──獵到了動物或其他單身者的單身者,就會有多一天的人類額度。         David 在這些日子裡頭見證了各式各樣單身者掙扎的怪現象,而後落荒而逃到了渡假村外的叢林。可 David 的被束縛並沒有因此得到解脫,在叢林裡他遇到了一群極端獨身主義游擊者,而首領訂定的規則也同樣不得輕鬆,最後的最後, David 面臨了一個大抉擇 ……          整部電影 David 一直處於被動,關於愛所有的價值、規則和懲罰都是「被」人設定的。社會轄下的「他者」面孔模糊,從渡假村的經理們、到游擊隊的首領都是「他者」。「他者」在電影裡不斷對該是最自然、最難控制的「愛」強加規則:不單身 / 單身是唯一真理,違者將如何如何、未遵守者觀感是如何如何 …… ,並將這規則與它背後蘊含的價值觀灌輸在你我身上。   ...

電影札記019─動物方城市:刻板偏見傷害了你我

動物方城市 Zootopia 製片: Disney 導演: Bryon Howard 、 Rich Moore 演出: Ginnifer Goodwin 、 Jason Bateman 、 Shakira 心血來潮去看的一部電影,本來並沒有排在我的觀片清單裡頭。 ( 且在三月已經有些擁擠的片單叫我不得不替自己的荷包捏把冷汗 ) 可能是被大家如潮的好評影響,抱持的期望太大 當整部電影播完、字幕也全部跑完以後,並沒有該位導演前座《無敵破壞王》看完時帶給我的感動。 我必須同意這是一部標準迪士尼中規中矩的好看電影, 也承接了《無》裡頭對刻板印象的問題,以更真實、更廣的故事來探討了更多 也有一定的突破,但沒有帶給我主觀太多的驚豔感。 電影劇情如下: 故事設定在一個由哺乳類動物建立文明的世界,富有正義感的兔子哈茱蒂在克服了警校的訓練之後,成 為了第一個以兔子身分進入警察體系的新科警察。(※1:經板友提醒,警局內已有犀牛、大象等動物作為警察,故對原第一個以草食性動物進行修正) 但警界同仁對可愛的茱蒂能力存疑, 在警局裡「大動物主義」的氛圍下,不被局長看重的哈茱蒂只接到了開罰單的交警任務。 在一次值勤結識了狐狸胡尼克──一個狡猾而善小聰明的市井混混。 胡尼克在哈茱蒂的半逼半就下合作追緝動物方城市近來發生的連續失蹤案件,並又意外揭出真凶的內幕 …… 先來說說整部片的優點。 《動》的世界有許多取設於真實世界,所以真實性比起迪士尼前面幾部電影的奇幻、科幻色彩多上不少,取而代之的是臨摹人類社會的三分況味。 卸下了《動》中可愛動物的外衣,投射的是人類社會的某些面向。整部電影的主軸在我們對刻板印象的習以為常、攻擊與消費。     但成也此點,敗也此點。 《動》是部影射現實社會的動物寓言,可為了讓這部片老少咸宜,維持迪士尼一貫的適合闔家欣賞 對於社會某些醜陋現實做了不少排毒,甚至某些部分也增強了刻板印象 ( 我想到的是人數多、擁擠的然後上班穿著黑西裝、不動腦忙啃冰棒的旅鼠,讓我想到奧斯卡的三個穿黑西裝的亞裔孩童 ) ,並簡單化了很多社會複雜面 只舉一點作為代表: 當幕後黑手被繩之以法,蒙受不白之冤的族群卻沒有發出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