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6的文章

電影札記027─為妳說的謊:愛是執念之鎖,也是執念之鑰

海報。圖片取自 這裡 。 為你說的謊     The Light Between Oceans 導演: Derek Cianfrance                  演員: Michael Fassbender 、 Alicia Vikander 、 Rachel Weisz           我是「法鯊」麥克法斯賓達的粉絲,在九月底口碑場上映時,就搶先看了這部電影,作為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與前一部電影《 明天別再來敲門 》調性差異甚大。《為》的傷痛是以纏綿悱徹的筆觸寫下的,《明》的風格則是重筆輕寫,但叫我聯想到的都是放不下的執念。如何受執念折磨、如何放下貪嗔癡三毒執念讓人生繼續前進的過程。 ( 補記:但這麼分類未免太籠統,多少故事都是由角色執念推動其故事 / 完整其人格的,這樣的聯想分類,恐怕要把成千上萬的電影分類為同一類。 )     這是一部有關執念的電影、是一部浪漫愛情歷史片──情本身就是宇宙中最無邊的執念。隨著電影推動,湯姆與伊莎貝將彼此從執念中救贖,又深陷於生命中其他執念。     湯姆是位從一戰戰場退下的軍人,見證過戰火的殘忍加上來自不溫暖的家庭,少提而沉痛的往事使他成為一個陰沉而離群索居的人。也因為這樣的個性,使他特別能勝任傑努伊島燈塔管理人這份職務──傑努伊島是做濃霧多雨的孤島,距離有人煙的本島城鎮船途遙遠,叫我不停想到北海中央的阿茲卡班。 這大概是他們最無憂無慮的一段時光。圖片取自 這裡 。     但因為他很帥,不是,因為他的憂鬱而俊美,在一次本島吸引到了居住在城鎮裡的伊莎貝──這場愛情是湯姆的救贖。它融化了冰冷的湯姆,陽光天真的伊莎貝讓湯姆不再沉鬱寡歡,剃掉了小鬍子的湯姆懂得溫暖的露齒笑容、重新變成一個表露人性的人。幸福的他們相識相愛,而結為連理,在孤島上過著神 …… 島俠侶的生活。 ...

電影札記026─明天別再來敲門:溫暖幽默的求死故事

海報。圖片來自 這裡 。 明天別再來敲門     A Man Called Ove 導演: Hannes Holm 演員: Rolf Lassgard 、 Bahar Pars     英文直翻過來就是《一個男人叫歐弗》,看完以後會讓人感到淡淡幸福的一部小品瑞典電影。 ( 但我個人的幸福感被走出電影院後分秒不差的滂沱大雨立即沖刷到破滅就是了。 ) 它帶著點節奏輕快的幽默、昨是今非的惆悵哀傷,用兩個小時的時間說完了一個有笑有淚的小品故事。     故事情境與我們的生活是如此不同:場景發生在冰天雪地的瑞典社區,剷雪、暖氣、防雪車棚是常見的必須;故事角色與我們的生活周遭又是如此類似:脾氣彆扭的獨居老人、適應環境的新住民家庭、生活面臨困難的老婦人、家庭紛爭的青少年 …… 於是在背景環境如此迥異的故事裡頭,透過這些共同經驗連結的情感,並靠著這份投入在故事的最後令觀眾得到了心靈慰藉。     跟前面很多的評論相同,男主角歐弗也讓我觀影時不停聯想到《天外奇蹟》的卡爾爺爺:走不出美好的回憶與悲傷的往事而越加封閉自己。歐弗脾氣古怪、古板頑固,看生活裡的每一件事都不順眼。社區的居民對其敬而遠之──他自己也樂得輕鬆,自顧自地挑剔生活裡的每一件事。     故事就從歐弗被效忠已久的鐵路公司辭退開始。他覺得他被新的經營者羞辱淘汰了。憤慨的歐弗決定尋短,追隨「桑雅」。他正裝打扮,將牛山濯濯的禿頂梳了個整齊,踏上矮凳就要踢開它自縊時,一戶新鄰居用奇爛無比的駕車技術驚撞入了歐弗眼前──「不准把車開進社區!」歐弗按捺不住正義魔人 (?) 的性格急忙出門阻止,他第一次的自殺計畫只好告吹。     歐弗此後仍數度圖謀自盡──只要一聽到電影配樂陡變,立刻就知道歐弗又要不屈不撓了。但總在人生的跑馬燈走完之前,意外獲得突發狀況的搭救,換得一個滿臉憤恨,「我怎麼連求死都不可得」的歐弗,但總算是活著。歐弗接下來的人生故事,就在跑馬燈與突發事件之間穿插進行。結果,當初出現在歐弗眼前,讓歐弗暴跳如雷的新住戶,不僅撞倒了歐弗家的信箱,也聯合著整個社區,將溫暖撞進了、倒進了歐弗接下來的...

閱讀札記013─我是傳奇:優雅的恐怖

我是傳奇的一般版封面與電影版封面。圖片來自 這裡 我是傳奇 ( 與書內短篇小說 )    I am Legend 出版:春天 作者: Richard Matheson     我高中時候愛不釋手的一本書,它大大影響了我某時期的行文風格,小說、散文,淨是如此。而因為一些原因近日重新拾起此書,我仍是很喜歡它──即使現在寫文章也不再是相同風格──而又更對羅伯奈佛的境遇多了三分沁透。它是部不這麼諷刺的諷刺小說、不這麼科幻的科幻小說、文字的黏力卻足夠黏住讀者的眼珠,持續一頁頁的向下翻閱。他的故事知名度廣,在台灣以《美夢成真》跟《似曾相識》最為知名。他的科幻能恐怖,也能溫馨。 我是傳奇電影海報。圖片來自 這裡 。     ( 題外話: 2007 年由威爾史密斯主演的同名改編作品《我是傳奇》電影,我給予「還不錯」的評價,但比起小說文本本身的十足韻味,差了倒是不只一截。 )     《我》的故事骨幹是寫白人男性藍領階級羅伯奈佛,在吸血鬼 ( 概念上更接近現代的殭屍 ) 橫行的末日世界,作為地球上存活的最後一個人類,如何適應求生的故事。吸血鬼的殘忍在這個末日故事中只是其中一個環節──甚至不是最重要的環節。     故事軸心更多的擺在羅伯與孤獨世界共處時的掙扎與抗衡。性慾的難耐、缺乏人際的後遺症、悔恨的禁錮……當與一個人離別的時候,總會為了離別時的不完美而感到痛苦──羅伯奈佛可是一個人扛著與一整個世界離別的悲傷!     相形之下,吸血鬼的生態漸漸被羅伯摸清後,反而不再是羅伯最大的威脅了,於此同時他也漸漸學會與他理解的孤獨世界共處,漸漸重新覓回人生的步調。     直到露絲出現以後,這一切被打破了──羅伯內心社會性的一部分重新被喚醒了。羅伯終究是個凡夫俗子,期盼著與人互動、對生命的重現是富熱情的。《浩劫餘生》與排球 Wilson 相遇尚且如此,遑論羅伯見到的是活生生、會跑、會動的露絲了。故事最後的結局如今重讀仍覺得是神來之筆。文字用得簡練,幾乎只是帶過發生的事件與閃過的念頭,卻讓人驚覺,整個故事不再只是一...

Graduation-寫給六年級孩子們的畢業感言

Dear 六年級的你們:     你們要畢業了,而有些話想跟即將畢業的你們說。好吧,雖然我知道對大部分的你們就是從橋這端的龜山國小到彼端的龜山國中重新分班一次 ( 部分同學則會就讀幸福、青溪 ...... 等國中 ) ,鄰近的距離令分別的感傷沖散不少,但總有些人──比如我──就要在這裡與大家暫時的 ( 或永遠的 ) 告別了,在與各位分道揚鑣,且讓我以文字假作折柳,以一個年齡稍長的朋友身分,來跟你們分享隻字片語吧。     首先我想先跟各位說聲抱歉。相比我總會跑班的一、二、三 ( 這比較少 ) 年級、班級就在處室旁有地利之便的四年級,我與高年級的同學們相處時間偏少,尤其是六年級的你們,也因此跟各位最顯生份。關於這點,我常感可惜,亦略感虧欠,這也是為什麼我會提筆寫下這些的原因吧!我的文字總巧過我的嘴巴,希望我能用幾紙文字多少彌補遺憾。     與低、中年級的學生不同,即將從兒童轉變身分為少男 / 少女的你們,我嘗試著不再把你們當成孩子──這蠻累的其實,站導護時不時要從精神活力燦爛笑臉 (?) 的早安一秒切換成冷靜而稍帶白爛 (?) 的早安,常會有種精神錯亂、或有時甚至切錯頻道的感覺──而是半個大人了,或說是個見習大人吧!我記得那時的我對這個身分感到麻煩而尷尬:每當有不想做之事而非做不可時,就會聽到「你不是小孩了」並被賦予責任;反之有想獨當一面之事而不給你做時,又常會聽到「你現在年紀還小」並被剝奪其樂趣──這種身分某種程度上真是夠倒楣的。     也因為與各位的相對生疏,其實我常不知道到底六年級的同學大概是怎麼看待我的,或是我要用什麼樣的姿態與大家相處。 ( 一方面這也牽涉到六年級的同學心思要細得多 ) 稍作思索,我想對我的評價觀感必是有好有壞吧。關於這些,我概括承受──畢竟我不可能、也不打算滿足每一個人對一個好替代役的想像。我只能保證我盡可能真實的自己 ( 但也只是盡可能而已啦 ) 與大家相處,至於大家是喜歡、是不喜歡就不是我能控制的了。     待我友善的同學,我在此感謝各位,有你們在為我的替代役生活增添不少色彩,希望我們的交流也曾能給你一些歡笑與成長;待...

電影札記025─X戰警:天啟:您老人家能力其實是這個對吧?

海報。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X 戰警:天啟     X-men : Apocalyse 製片: 20 th Century 、 Bad Hat Harry 導演: Bryan Singer    演出: James MaCvoy 、 Michael Fassbender          作為 X 戰警系列電影與對演員滿滿有愛的觀眾,我對前傳三部曲的壓軸終章 (...... 嗎 ...... 聽聞以九零年代為故事背景的續集就要出現了 ......) 評價是為其可惜的。有讓我感覺有趣或熱血沸騰的情節,也有讓我搖頭或是暗自遺憾的部分。主觀上我喜歡它,可是它帶給我的情緒沒有前兩作《第一戰》或是《 未來昔日 》那麼多,有些情節則是期待導演給得更多卻被浪費了 ( 寫到此節突然想到《未》的導演加長版,會不會《天》也如法炮製 ) ,若有人因為這些原因進而對《天》大失所望,也是能被理解的。但對我來說對演員的愛可以彌補很多事情啦 <3 並且這部電影預算不低,可以請超過兩個 X 戰警 XD 預告片時十分威猛的天啟。圖片來自 這裡 。               從浪費開始談起。浪費了驚喜出現的金鋼狼、浪費了全球核彈發射的危機感 ...... 甚至最大的浪費,就是「天啟」這個片名。 Apocalyse ,天啟 / 譴這個字在宗教、文化 / 明、人類 / 變種人族群等議題都可以有所探討刻劃,讓這一部電影更富層次。可除了天崩地裂這樣具體的末世現象,全片對「天啟」並沒有太大的鑽研,甚至恩沙巴奴爾他老人家到灰飛煙滅之際,還不知道這數千年來江湖上給他老人家起了個渾號叫天啟 ...... 這個標題跟這個魔王一樣是大材小用了。我在猜測,是不是導演有嘗試將天啟塑造成同時具有 X 教授與萬磁王類似特質的領導者 ── 但更暴力、更激進的領導者。   Who the fuck are you?圖片來自 這裡             艾瑞克藍歇爾 ,萬磁王 ,是 本片演 技飆得最痛心的劇情線 ( 趁機誇...

電影札記024─飛躍奇蹟:傲嬌師父倔徒弟

海報。圖片來自 這裡 。 飛躍奇蹟     Eddie The Eagle 製片: Marv Films, Saville Productions 導演: Dexter Fletcher    演出: Taron Egerton 、 Hugh Jackman          無雷心得: 1. 它結合著馬修范恩與泰倫伊格頓在《金牌特務》的幽默節奏,加上休傑克曼在《鋼鐵擂台》展現的熱血感動。 2.休傑克曼非常帥,並且演技在後半段開始大爆發,我會給予休傑克曼飾演的皮瑞更高的評價。 3. 這部小品可稱是部馬修式三幕劇。鮮明的 腳色形象以簡單輕快的節奏開展,中間主角得要跨越的障礙與幽默詼諧的動作對白穿插,然後...... 4. 幾個感人又熱血的點全部放在第三幕,真的是 …… 真的是太感人了啊嗚嗚嗚嗚! 我是防雷 我是防雷 我是防雷          我是防雷 我是防雷 我是防雷    我是防雷 我是防雷 我是防雷   我是防雷 我是防雷 我是防雷  我是防雷 我是防雷 我是防雷      應該可以了吧那我要開始了喔,有雷心得:               這部勵志小品是馬修范恩監製的作品,改編自英國跳台滑雪選手「老鷹」艾迪˙愛德華的故事,是部一分真、九分假、王道熱血風格的改編傳記電影──雖然這麼比喻有點張飛打岳飛,但比起同樣是馬修監製的悲劇《驚奇四超人 2015 》,德克斯特受到馬修風格影響顯然多上了不少。它結合著馬修范恩與泰倫伊格頓在《金牌特務》的幽默節奏,加上休傑克曼在《鋼鐵擂台》展現的熱血感動。          艾迪˙愛德華從小就夢想成為一個奧運選手──在他翻開他拿到的第一本書《奧運照片集錦》 ( 哪一年的我忘記了 ==)...

電影札記023─BVS:亮點在神力女超人

海報。圖片來自 這裡 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     Batman v Superman : Dawn of Justice 製片: DC Comics 導演: Zack Snyder       演員: Ben Affleck 、 Henry Cavill 、 Gal Gadot          先說結論,我不滿意。          作為一部單純爽片來看,它是一部略顯零碎但我尚可接受的超能動作片,但作為身負架構正義聯盟世界觀、打響《鋼鐵英雄》後的拓展世界觀的第一砲、世界的大事件 ( 對該世界觀、對現實世界的電影界 ) ,我對它的期待遠遠不止於此,於是令人失望。它可以做得更細膩、更深刻、更流暢的,可惜了。          這部力扛重責大任的電影,同時犯了《金鋼狼:武士之戰》與《復仇者聯盟:奧創紀元》曾犯過的缺點。前者是編劇未能將電影裡的「哲理」與「劇情」完美結合;後者是想在同一部電影一次鋪陳太多後續電影的相關情報。          第一個缺點,好啦《 BVS 》還是比美國視角硬解釋武士道的《武》好上很多啦,至少觀眾可以感覺得到探討「超人在地球的處境」有持續在牽引劇情前進。但某些「意象高深」的畫面或台詞,反而顯得故弄玄虛,以雷克斯路瑟最明顯。雷克斯路瑟用了許多富有深意的話當作台詞,可是這些深度言語除了展現出雷克斯瘋狂野心家的一面以外,其他部分好像用白話文也可以繼續推動故事。          雖然我這麼說,但是這部片的象徵仍是清楚存在的。超人的身體是「鋼鐵之軀」,有著近乎神的能力,但他的七情六欲與不全能終究使他不能成為完人,不能由「他」成為「祂」──這也是路瑟的理論跟斷腿男「偽神」的指控。蝙蝠俠的肉體與精神都是凡人等級,是透過超能力遺產 …… 不是,自我鍛鍊與「鋼鐵之盔」成為「近無缺點的人」。超人對世界的危險、蝙蝠俠的擔憂,「鋼鐵之軀」 ( 先天、內在強盛 ) 與「鋼鐵之盔」 (...